一、专业名称和代码
专业名称:中药学
专业代码:100801
二、培养目标与基本培养要求
(一)培养目标
掌握较为系统的中药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较深厚的中国优秀文化底蕴、较强的传承、创新与社会服务能力,掌握相应的科学研究思路,具备“遵循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促进发展”的中医药思维,具有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崇高的人文情怀和优秀的职业素养,有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政治过硬、技术精湛,顺应中医药国际化发展趋势,能够从事中药生产、检验及中药学管理与服务等方面工作的创新型中药学专业人才。
(二)培养要求
1. 思想道德与职业素养领域
1.1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祖国,拥护共产党领导。树立对中医药的文化自信和中医药专业自信,牢记中医药传承发展责任和使命,具有为祖国中药学事业的发展、国家富强、民族昌盛和人类的健康而奋斗的精神。
1.2 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具有敬业精神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对技术精益求精,对事业高度负责;具有批判性思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尊重同行,品德高尚。
1.3 热爱中药学事业,具有医药工作者的大爱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1.4 树立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培养成长性思维方式,具有自我完善意识,开拓创新,不断追求卓越。
1.5 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身心健康。
2. 科学和学术领域
2.1 具有探索精神,能够将医学与自然科学、人文社科等基础知识和科学方法有机结合,并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学实践。
2.2 能够掌握高等数学、化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为后续专业基础课程打下基础,了解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应用前景。
2.3 能够运用医学与中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包括人体解剖生理学、中医学、中药学、药理学等,为后续的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2.4 能够将医学与自然科学、人文社科等基础知识和科学方法有机结合,并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中药学实践的能力。
2.5 能够系统掌握本学科领域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中药化学、中药鉴定学、中药药理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等。
2.6 能够掌握中药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并通过实践课程的学习,获得较好的实践训练,了解中药安全管理、新药研究等发展趋势。
2.7 熟悉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熟悉中药学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
2.8 秉持科研诚信和遵循科技伦理。
3. 专业能力领域
3.1 能够运用中医药基本理论和临床中药基本知识指导中药的临床应用和处方调配。
3.2 能够运用中药鉴定基本理论与方法,鉴定中药真伪优劣,并从事中药鉴定研究。
3.3 能够应用中药炮制加工和制剂制备的理论和技能,从事中药饮片炮制加工、中药制剂生产的工作。
3.4 能够运用中药化学和中药药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研究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以及作用机制。
3.5 能够运用中药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从事中药质量评价和研究。
3.6 了解中药从开发、生产到临床应用的流程;
3.7 熟悉药事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政策法规。
3.8 能够具备主动获取知识并掌握相关领域科技发展动态的能力,在中药临床,科研及相关领域独立并创新性开展工作。
3.9 能够应用一门外国语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三、学制与学位、学年教学
1. 学制:4 年
2. 学位:理学学士
3. 学年教学
第一学年:公共基础课通识教育学习。
第二学年:中医学基础学习;中药学学习;基础化学学习。第三学年:专业基础课学习和专业实习。
第四学年:专业课学习;毕业专题实习。
四、主干学科、核心课程和课程模块
1. 主干学科:中药学、中医学、化学、生物学。
2. 核心课程(11 门)
中医学基础、临床中药学、方剂学、药用植物学、中药化学、中药药剂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理学、中药分析、药事管理学。
3. 课程模块和教学目的
根据培养要求,课程模块共分为五个部分:公共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专业选修课程模块、实践实验教学模块。
3.1 公共课程模块
培养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观点和方法,掌握宽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行为、法律和伦理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和锻炼学生交流、沟通和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医学,弘扬并传承中医药创新发展理念,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观念,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研究。主要由由思想政治理论课、国家安全教育、大学英语、体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等课程组成。
3.2 专业基础课程模块
培养学生掌握相关的中医药学科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能力。学习必要的中药学专业前期专业基础课程,完善基本知识构成体系建设,建立集现代科学基本知识、传统中药学基本知识、现代药学基本知识体系,为后续专业课程和本科专题实习奠定基础。主要由中药学专业导论、中医学 1、中医学 2、医古文、药用植物学、医学统计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系统解剖学、生理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中药化学、药理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等课程构成。
3.3 专业课程模块
系统学习中药学专业课程,掌握中药学专业领域的各个研究方向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掌握课程配套的基本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中医药科研思维,能查阅和研读具有一定深度的专业方向文献和资料,激发学生对传统中药的热爱和研究热情。主要由中药学、方剂学、中药药理学、中药鉴定学、中药药剂学、中药炮制学、中药分析学、药事管理学、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等课程构成。
3.4 专业选修课程模块
主要帮助学生在掌握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的同时,开阔学术视野,掌握科学文献检索的能力,拓展专业知识面,了解中药学最新研究动态,了解中药新药研发的新理念和技术等,提升学生的身心与职业素养。主要由文献检索与文献分析、中成药学、中药新药研发学、中药化学成分波谱学、药用植物栽培学、中药不良反应概论等课程构成。
3.5 实践实验教学模块
突出培养中药学专业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对科学工作的严谨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客观地对药物作用进行观察、比较、分析,为今后进行中医药的研究打下初步的基础。重视科学素质和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同时将安全教育贯穿实践教学和劳动教育实践全过程。通过本科生专业实习(中药企业实习、医院药房实习)、毕业专题实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夯实学生中药现代化开发研究的实验技能基础,使学生能掌握和运用中药制药技术、中药新药开发技术等知识,在中药专业领域中具有独立工作能力和继承创新能力。构建包含各类课程实验训练(各专业基础实验课程、专业实验课程)、专业实践(22周本科毕业专题实习和 5 周专业实习)、综合实践(军训和国防教育课程、劳动课程、开放性实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
五、学时学分分配
表1 学时分配表
1. 理论教学
1.1 必修课程(42 门),其中涵盖国家安全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国家执业资质考试科目:中医学基础、中药学、中药化学、中药鉴定学、中药药剂学、中药炮制学、药事管理。
1.2 专业限选课程(6 门):文献检索与文献分析、中成药学、中药新药研发学、中药化学成分波谱学、药用植物栽培学、中药不良反应概论。
1.3 任意选修课程:为综合素质拓展课程,包括课堂公共任意选修课及网络通识课程两大类; 包含哲学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历史、文学与文化,美育、体育和劳动教育,专项提升与素质拓展等五大模块,其中美育类课程至少获得 2 个学分,劳动教育类课程至少获得 1 个学分,创新创业类课程至少获得 1 个学分。
必修课程与专业选修课程实行学年学分制;任意选修课实行学分制,考核通过,给予相应课程的学分。
2. 实践教学:实践教学贯穿于学生学习期间的各个环节,每个环节的实践内容均有明确的目标和考核要求。具体如下:
2.1 实验教学:与基础理论教学同步的实验课程。
2.2 安全教育课程和劳动课实践教育:将安全教育贯穿于实践教学过程,建立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安全措施和安全习惯;结合专业实践教学特点,完善劳动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2.3 专题讨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相关课程。
2.4 专题教育:每学年组织开展 1 次国家安全专题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将国家安全意识转化为自觉行动,强化责任担当。
2.5 社会实践:利用寒暑假进行医院见习、行业相关机构见习;“红领巾小课堂”、“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三下乡”等社会实践。
2.6 社区实践:毕业实习期间的社区实习。
2.7 第二课堂:坚持学业为主的同时,通过参加拓展学生素质的思想引领、社会实践、志愿公益、争先创优、团学工作及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完成相应学时要求,获得 2 个学分方能毕业。
2.8 专业实习:第 6 学期暑假期间安排 5 周专业实习,在医院、医药企业、社会药房等完成,在中药行业相关岗位实习,初步了解行业需求和相关岗位职责和工作方法。
2.9 毕业实习:时间安排 19 周(第八学期),其中专题实习预教育和选题阶段 1 周、查新、撰写综述阶段 1 周、开题阶段 2 周、课题研究、准备论文阶段 4 周、中期检查 1 周、课题研究与撰写论文9 周、论文答辩1 周。
六、教学安排和时间分配
表2 教学时间分配表(按周计算)
七、教学方法
通过实验教学环节,将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掌握中药学、现代化学与药学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实践技能。
1. 理论教学:注重培养中药专业学生的中医药思维,强化学生的中医药思维,注重经典名方的挖掘与开发。开展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活动。积极推行各门课程的创新教学改革,应用引导式、问题式,互联网+背景下的智慧教学模式,采用合适的教学模式,鼓励应用模拟教学、PBL、翻转课堂、雨课堂、SPOC 平台综合应用教学方法,实施并逐步推广横向和纵向的课程整合。
2. 实验教学:注重培养中药专业学生的中医药思维,强化学生的中医药思维,注重经典名方的挖掘与开发。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知识和技能为目标,着重训练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包含实验室安全教育,实验课程包括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及设计性实验。
3. 见习和实习教学:充分利用产学研基地,带领学生沉浸式在药企、医院药房、研究所、质检中心等感性而完整地知晓专业的服务领域,明确专业涉及范围。毕业专题实习,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中药学基础知识,完成完整的毕业专题研究工作并撰写毕业论文。
4. 注重贯穿教学全过程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八、成绩考核及学生评价
1.考核方式
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要求,结合课程地位与教学特点,以客观公正评价学生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为目的,综合运用“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的方式,实施学生学业全过程考核评价,增强考试反馈的时效性,充分发挥考核评价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功能。
核心课程总成绩由过程考核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过程考核成绩包括各类平时成绩、期中成绩、实验实践成绩等组成;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不超过 60%。非核心课程和实践教学采用综合评价方法,采用平时作业、随堂考试、论文考核、实验报告考核等形成性评价与期末考试、计算机考试、学习报告等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种考核手段。
2. 评价要求
考核评价采用多种形式:
2.1 单科考试:必修课程考试分为期末停课考试和随堂考试,专业选修课程实行随堂考试。期末停课考试由教务处统一安排,随堂考试由学院根据教研室授课进度和停课时间进行安排。
2.2 等级考试: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 PSC(成绩需根据招生计划类型达到相应毕业标准),全国大学英语 CET-4 考试。
2.3 毕业考核
毕业生的毕业论文经院内资深专家(博士或硕导、博导)评审,查重比不超过 30%。毕业生实习分为开题、中期检查、实验技能考核、论文审查、毕业答辩四个阶段。毕业专题考核,完成毕业论文,并由学院组织毕业论文评审小组审评和答辩,评定成绩。
九、课程体系对毕业要求支撑明细表(见附件 1)
十、教学进程表(见附件 2)
十一、课程分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矩阵表(见附件 3)
十二、毕业与学位授予
1. 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人才培养方案规定内容,符合培养要求,成绩合格,体质健康测试成绩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要求,达到毕业标准者,准予毕业并颁发毕业证书。
表3 中药学本科专业毕业生最低要求学分对照表
2. 符合《新疆医科大学学士学位评定实施细则》标准者,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表4 中药学专业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安排
表5 第二课堂学分认定标准
本科生按照要求完成 210 第二课堂学时,“第二课堂成绩”记为 2 个学分。
附件1
中药学专业课程体系对毕业要求支撑明细表
附件2
教学进程表——中药学专业(四年制)
附件3
针灸推拿学专业课程分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矩阵表